人口与健康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人口与健康研究 > 正文
人口与健康研究
2017-08-01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社会非常重视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工作,2000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国际健康研究和发展大会上,审议通过了里程碑式的《曼谷健康研究与发展宣言》,将人口置于健康研究的主体。

(1)人口数量与健康方面,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积极推动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和出生缺陷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研究。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优生优育政策和计生产品综合评价,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2)人口结构与健康方面,突出反映在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自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召开以来,国际学术界就老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的可持续性、老年工人参与劳务市场、老年人保健和社会服务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探索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人照料模式和健康干预措施,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3)人口流动与健康方面,突出反映在流动人口乡城之间和区域之间迁移所产生的新健康问题,如传染病控制和计生服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就流动人口的健康影响因素、各类亚群的卫生状况及卫生保健可及性、卫生政策、区域间和国际合作等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城市融入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2、本方向已有基础。

(1)特色优生优育研究。近年来,与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共同承担“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避孕节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修订避孕节育产品采购目录以及产品研发、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获得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进步奖。

(2)老年人健康研究。在美国,关于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及其家庭的支持、在双语或少数族裔社区加强对老年痴呆的认识等研究成果被美国政府当局采纳;建立在基于结构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长期照料体系、照料类型和健康照料使用方面的研究,均为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提供了新知识。

(3)流动人口研究。重点论述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了人口流动中的“民工荒”、“农村人口逆淘汰”[上世纪80、90年代有学者担心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逆淘汰”的后果,但是2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没有现实根据的假说。(说法仅供参考)]等新情况;比较研究了新生代和第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差异;提出了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新措施和新方案。  

 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在联合国开罗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世界《曼谷健康研究和发展宣言》提出的未来十年人口健康研究的行动框架下,以国家人口健康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以下研究:

(1)特色优生优育研究。围绕国际计划生育大会核心议题,探讨避孕节育技术评价、生殖健康宣传与倡导、生殖健康产品安全评价、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伙伴关系的建立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特色生殖健康服务与艾滋病预防之间相结合的模式。

(2)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继续在老年痴呆相关危险因素与干预效果评价、老年长期照料政策评价领域深入探索。致力于开展老年口腔健康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医疗保险关系的研究,比较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保障措施等。

(3)流动人口研究。未来将重点对比研究多数族裔国度中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社会认同,研究迁移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其健康资源获得可及性问题,探讨其迁移后社会资本改变所导致的健康结局变化。   

 4、研究特色。

(1)借鉴国际先进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构建湖北特色的计生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服务利用之间关系研究为特色,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和老年人口腔健康不平等性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

(3)以“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为特色,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进程、健康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需求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特色研究。   

5、预期研究目标。

(1)形成一套适宜湖北地区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产品使用方案,构建一个科学的计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绩效考核体系并进行政策应用。争取获得一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

(2)形成一个有效的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干预模式,构建一个认知健康影响口腔健康的学术机制,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申请国内外高水平项目1-2项,使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8强;将人口与健康研究室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

(3)构建一个流动人口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策略,形成一个社会资本增量影响健康增量的作用机制,探索出一系列关于流动人口城市迁移阶梯有序市民化的新策略。争取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3项,发表SCI论文8篇以上,使之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流动人口研究基地之一。

联系我们

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
电话: +86-27-68776936/68776171
传真:+86-27-68776171

加入我们